“能究本源,安心于虚无,养心于一炁”,反复多次强调,让大家安心于虚无状态,“养心于一炁”,就是把心要修持到虚心、空心、无心的状态。无心也叫道心、佛心,大家要把这些术语破解,懂得“虚其心,实其腹”,当心修到虚、无,与天地能量炁场同频共振,使天地的能量能够回归到我们身心之中,就改变了我们身国的炁场,也就改变了自己命运。
“神是性兮,炁是命”,改变命运就是改变了我们体内的炁场,这是关键!这个炁场也叫“德”,把握德性的提升,也就是把握体内炁质和能量的提升,所有的语言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心性修持大道生”,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心处无极,能量就很难回归,《清静经》讲“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只有我们的心清净,天德地气的能量才能回归到我们的身国之中,所以我们要守“德一”之炁,“一”又叫德。邱祖说“我从一得鬼神辅,入地上天超古今。纵横自在无拘束,心不贪荣身不辱”,所以说心性的修持非常关键!“守一”要守德,养心重点养一、养炁、养德,才使我们真正达到道生德养的状态。
“虽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皆在虚无根本之处运用”,所有的显象都是在虚无之中发生变化,这些象产生以后我们能够把握一炁,知道它的变化,把它运用好,就像我们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生理规律,只是大同小异。只要把握住虚无一炁,所有的心身变化,包括有病,病也是病象,不同的臓器有些人出现不同的问题,这也是不同的象,不同的象都可以通过六十四卦来破解,知道它是什么卦象,“金木水火土”偏于哪一行了,然后通过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调整,“虚其心则实其腹”来调整我们的心、身,把相应的臓器放松、放空、放虚,进入松、静、自然的状态,在虚中就得到了变换,炁机就发生了变化,然后身体就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好的调整。
“未曾生出,万象皆空,惟有这个‘〇’”,每个人的灵光本真都是处于先天无极的状态,也叫如来智慧德相俱足。当明白了虚无一炁以后,所有的“吉凶悔吝”自然与我们无缘,因为我们知道了本真的规律,自然可以驾御“吉凶悔吝”,而不是被“吉凶悔吝”所驾御。
我们要把握重返无极的理法,一定要明白《先天玄极图》。《先天玄极图》古人总结了几句话“至理浑圆太极先,彻终彻始彻中边。大包覆载无形外,细人鸢鱼有象前。二五合时周性命,一三判处贯人天。羲皇画后真宗显,圣圣渊渊赖此传”。
我们要明白无极的本真,旋极之理,旋极是法,太极是根。把握这个法,这个根本,然后“心性命”得到转换,就进入了先天无极,太虚无名的状态,也是“无名天地之始也”,就是天地更早地开始变化的“象帝之先”,也就叫湛性、真性、道性、佛性。
人是至精至灵的,每一个事物都是一样的,都是可以通过修身而成真的。古人讲“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人只要懂得了阴阳之理,一炁流行,懂得了德一,“得其一则万事毕”;知道了“心性命”三修合一;知道了天道和人道本来别无区别。天道即是人道,人道即是天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来人间不虚此行,可以让自己活的有滋有味、明明白白、来去逍遥自在,只是好多人日用其中而不知其理而已,不懂迷途知返。
“羲皇生卦列卦,妙矣哉”,这就是真实地把妙用全部放在河图、洛书之中了。
“妙者,妙其八卦成列,乾阳健于始,坤阴顺于终”。也就是明白了始终,万事万物都是有始有终,“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乾坤、始终、因果都是阴阳的代名词。很多人怕因果,因果的另一个名词就是阴阳,有阴必有阳,所以有因必有果,有始就有终,这是顺承的。一切都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当明白了因果也就明白了阴阳、先后、始终。只要明白了阴阳的变化之理,因果的“成住坏空”,自然可以返归道境,只要我们能够明白其中的规律,没什么高深莫测的内容。
“阴阳初生,皆在中央”。“皆在中央”也就是旋极的中央,“中央”的意思就是“一”,由一而生二,“二”是两仪。
“乾始者,乾易知,坤终者,坤简能,在天地为易知简能者,在人道为良知良能。浑然天理,一动一静,皆在当中一点子虚白处立根基。人能于无卦生卦处究其本源,忽然见其本来面目,则知这个虚无一炁的物事,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无形而能变化,是以变化无穷。吾心自有一羲皇,吾身自具生生不息之道也!”
通过研究八卦,知道阴阳、乾坤、因果、终始、先后,破解了这些文字象,明其理,自然而然就知道了,生命的规律、大道之理、易道之理都是至简至易的,只是在于我们如何行持应用。当我们明白了天道的根本,也就知道了人道的根本就是良知良能。良知良能就是德、德的能量,也叫炁。炁是浑然天理,就是混沌的太虚一炁,太虚无名。这里面的无名,太极模式就是一动一静。
“一动一静,皆在当中一点子虚白处立根基。”就是所谓的“一”,就是玄,就是太极玄中央的玄,更准确地说就是玄的中央的这一点,这叫虚无一炁,太虚无名之处。
“人能于无卦生卦处究其本源”,就是无极中明白所谓的道根——道的根本,也就是无极,就是核心的“中”。
“忽然见其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真性,佛家叫明心见性,儒家叫明善复初,一下就见到我们的本真了,自性显现,道家叫身外有身自然存在,就会真实不虚地实现。自然而然明白虚无一炁,明心见性,见到真性,明善复初——最初的面目,身外有身,都是一炁的表现。
明白了“一炁”的表现,就是我们所谓的“至无中而含至有”,这就是真空妙有的能量存在,真性、佛性、道性、真炁、德性都是真实不虚地存在着,我们为什么要修心,为什么要积德根本原因就在这儿!只有积德就是改命,也就是改变我们的命运,使命功真实发生变化,我们命运的曲线自然而然就在其中了。
“吾心自有一羲皇”,“羲皇”就是体内真性或易道真实不虚理性的存在,达到理性天的融合为一,也就是所谓的“羲皇之道”,生生不息之道自然产生,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到太虚无名的状态之中。所以古人讲“无心之心无有形,无中养就婴儿灵。学仙学到婴儿处,月在寒潭静处明”。
我们修到无心、无形、无情、无名的这么一种状态之中,自然就会养就我们心中的羲皇真性,也就是婴儿,也叫元神,学仙就要学到复归婴儿的状态之中,“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我们就要进入到赤子的状态之中 ,“月在寒潭静处明”,在清净本真中自然真性显现,与道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