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万本于八,八本于四, 四本于两,两本于一,一本于虚。虚者,炁之始。一者,炁之母。虚无为体,一炁为用,体用如一,两也,四也,八也,万也,皆在虚无一炁中运用,何有吉凶悔吝乎?”
我们只要把握了虚无一炁,道家的专业术语叫回归了道境法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佛家叫证得了阿罗汉果以上,进入了佛境。
在虚无一炁之中,一炁的所有变化只是炁机的变化之象而已,所以它没有“吉凶悔吝”。一炁的所有的变化只是“成住坏空”,“元亨利贞”,“春夏秋冬”的自然变换规则而已,它并没有被“吉凶悔吝”而制约。修之身也是一样的,进入到“身外有身,一炁光明中”就是将炁修炼到能够化神、化光,身外有身时,自然“吉凶悔吝”就不容易将你制约了。
“吉凶悔吝”都是落入人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分别,人为的分别“吉凶悔吝”的一些象而已。但是当真正明白了虚无一炁,身外有身,自然就可以跳出五行、阴阳、三界,不受后天有象的变化制约。就算后天有象,自己心里很清楚这仅是一炁的变化之象而已,可以把握它。把握它就是把握阴阳,阴阳是互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为阴阳可以相互转化又是互根,它根本上就是一炁流行,只要我们把握住了这个根本就可以趋吉避凶,转危为安。阴阳动静是相生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以动御静,所以把握了阴阳的相互转化以后,就懂得了“吉凶悔吝”。
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身实践者和明通易道的人,凡事祸福相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把握好了不一定是祸,福把握不好也不一定是福,所以祸福相生,祸兮福兮,全在于一心的把握,命运自然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我们研究易经来修身明道根本追求和目的!
“若失虚无一炁,则动静不时,四气不和,八卦错乱,万象变动,而吉凶悔吝于兹分矣。这个秘密,迷之者,顺其阴阳,有生有死,万劫沉沦,故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悟之者,逆其阴阳,出死入生,立跻圣位,故曰圣人能究本源。”
我反复强调要明晓虚无一炁,一旦进入动静不合时宜,不合先天一炁的变动,进入到后天的人道,不懂先天的一炁而不断地消耗,被七情六欲、五物、五贼不断地干扰消耗,使五行之炁,四象的“春夏秋冬”、“温热寒凉”之炁不合,八卦也会错乱,错乱以后万象就会变动,“吉凶悔吝”自然产生,这是由于我们进入后天人道,才会发生的一些变化之象。
由于常人不懂返归之道,顺着人道的欲望追求就沉沦下去了,所以有生有死,逐渐沉沦,进入到了六道的轮回之中。百姓日用而不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都能明白好与坏,对与错,是非曲直,每个人都很懂,但是明白的人就可以逆其阴阳,出死入生,立跻圣位。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明通了阴阳造化之机,而不断地行持,所以叫行道、修道,也叫修行,行动是关键!好多人都是“三岁小儿都明白,八十老翁做不到”,人若没有行动力,一切都是枉然啊!
古人说“卦中设象本仪形,得象忘言意自明。后世迷徒惟泥象,却行卦炁望飞升。”我们现在把卦象的理一定要弄明白,而不是迷于后天的象,好多人迷于求签算卦,迷于术,迷于法,总想从这里面能够得道、成道飞升,那是不可能的!不管术法有多厉害都不可能真正成道,无论算的再准也不行,风水搞得再好也还有欠缺,是不是?医道再高也有救不了的人,自己救自己尚有欠缺。但是真实明白这个数、劫数,悟道才是根本,通过数理、象理,来把原理、根本的真理搞清楚,然后返归。以术悟道、以数入道、依法悟道,能够破了这个相,“是相非相,得见如来”才能真正地明心见性,由性入命,“性住炁自回”不就是由性入命了吗?“炁回丹自结”炁能够静定,神炁相抱,也就是性命双修,丹道才能成。
不能破相,还想要成功怎么可能啊!不要迷于象,也不要被术把我们的时间浪费了,但是也需要有术,有术可以糊口,也可以方便更多人,当然借术又可以悟道。不能说怕迷于术,怕迷于象,就不去研究象、不去研究数了。“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必须还要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清楚以后也不要执着于这个象,叫借术做事。我们可以借术悟道,道用无穷,来方便众生、方便自己,自己也是众生的一员,在方便众生的过程中把自己也就方便了,也就让自己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