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本来真心,空空洞洞,不挂一丝毫,至虚至无,即太极“○”也,所谓无名天地之始。但此虚无太极,不是死的,乃是活的,其中有一点生机藏焉。“○”此机名曰先天真一之炁,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虚无中含此一炁,不有不无,非色非空,活活泼泼的,又曰真空。”
我反复讲“真空不空”,就是无极。每一个人的心都是“本来是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清净自在、光明无相,“道生之,而德蓄之”的一种自然朴素状态,没有一丝挂碍,都是清净无碍的。就像水进入平静状态时,一切万物都可以照察,又像虚空一样,是真实不虚存在,万事万物都可以在虚空中看得见。它是本来如此,我们每个人的真心都是如此,只是由于后天欲望——七情六欲,六根开泄,使我们有了七情六欲,五物、五贼的产生,使我们的真性被扰乱、障蔽,灵光不能真实不虚地透发,也就是打破了我们原有的平静或宁静的状态,每个人本来俱有如来智慧德相,佛性、道性、真性、真心俱足,空明无相。
“所谓无名天地之始。但此虚无太极,不是死的,乃是活的”,就是“真空不空”。我反复给大家讲,真空就像虚空一样,虚空大家都觉得是空无的,但是为什么万事万物,“日月星辰”能够运行其间呢?说明它就是不空的,是活的、有生机的,这中间的真实性是怎么存在的呢?用什么词来描述呢?古人就叫“炁”——“太虚一炁”的真实方式存在,用现在物理学就叫能量,就是虚空中有无尽的能量真实不虚地存在着,也叫先天真一之炁,虽然它肉眼不可观,但是真实不虚地存在,在我们人体又叫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
“虚无中含此一炁,不有不无,非色非空,活活泼泼,又曰真空。”真空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是真实不虚地存在。真空是妙有的,妙有就是所谓的灵光,每个人都有真实不虚的灵光存在,这种灵光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是俱足道性本真的状态,智慧俱足,它是纯一不杂的、是不精之精、不神之神、不信之信、不炁之炁、不情之情,是活活泼泼,真实不虚永恒存在的,但是又无法用色或空来描述,虽有“色空”这个词,但是它真实不虚地存在。
“真空者,不空而空,空而不空,所谓有名万物之母。虚无中既有一点生机在内,是太极含一炁,一自虚无兆质矣。一炁既兆质,不能无动静,动为阳,静为阴,是动静生于一炁,两仪因此一炁开根也。既有动静,动极而静,静极而动,性、情、精、神,即于此而寓之,是两仪生四象,四象不离二体也。既有性、情、精、神之四象,四象各有动静,是四象生八卦矣。八卦互相生克,递为子孙,六十四卦于此而生,万象变动于此而出矣。”
真空就叫无极,无极是不空而空的,是真空中含妙有的。说它有,但是“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捪之而弗得”,是长而不宰、真实不虚存在的,古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万物之母”,道家也叫“无极老母”。
“虚无中既有一点生机在内”,一点生机就叫“德一之光”,就是真实不虚的一炁——太虚一炁,是以真实不虚的能量形式存在。
“一自虚无兆质矣,一炁既兆质”,“兆质”就是真实不虚的一种质量、质性的存在,是一种所谓的预兆,而且是一种证明、证实的这么一种状态形式的存在,所以它有真实不虚的物质性存在。“一炁”不是没有物质性,而是以真实不虚物质性的能量形式存在,就像量子一样,量子不是物质,但是它有这个名词,用名词来形容就叫真实性存在,就像“强名曰道”,道是没法描述的,强拟了一个名字叫“道”。
古人把能量拟了一个名字叫“炁”,也叫“德”。一炁有变化,变化有动有静就是两仪。动静、寒热、春夏都是动和静,都是名相上的分别,这叫两仪。阴阳也是两仪的标志,两仪就是从一炁中的动静来的。有动有静,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就是物极必反,太极的运行模式,也是中央的旋极模式,有动有静,能够聚则成形,散则成炁,能聚能散这也是两仪。
两仪的动都是性、情、精、神,也就是所谓的元信、元情、元精、元神,都是中间的元炁,一炁的表现形式,它里面藏着性、情、精、神——真性、真情、真精、真神,真神也叫元神,也就是五元——元性、元精、元情、元神,五元真实不虚地存在。所以炁的存在,能量的存在也就是真性、真精、真情、真神的真实不虚存在,只是古人用词和现在人用词的不同而已。
不论四象怎么变化都不离动静、阴阳,动静也是阴阳的象。阴阳二象就是太极,太极又是一炁本真。四象每形成一个象,就有它的名和形,于是它就有了自己另外的一套动静模式了,这叫阴阳的无限可分。
所以四象自然就生八卦,八卦在相互的变化之中就形成了六十四卦,万象变动,所有的万事万物都是一炁流行,散化无穷,万象的变动皆遵守阴阳的变化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