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者纯阳未破,上德之人修之;有为者后天已交,中下之人修之。特以上德之人,五行合一,先天祖炁未伤,性命一家,无待返还之功,只用天然真火,以温养之,不为后天所伤,神全炁足,诚则能明,由中达外,露出法身,永久不坏,历劫长存。道家谓之身外有身,释家谓之跳出轮回,儒家谓之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无为,就是先天河图纯阳未破的状态,也就是《德道经》讲的“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就是处在一种赤子,母胎的状态之中,就叫纯阳无为之体,它是上德之人的修持方法,这叫顿悟法门!
我反复讲了进入到先天无为状态就叫顿悟法门,就是“念念无住,而生其心”,慧能大师就是明白了“念念无住,而生其心”,从而顿悟佛法真谛,登堂入室。
“念念无住”,无住什么呢?就是意识不被后天的这些欲望,“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所引起的六根之动和心念之动所迷惑、障蔽,住是停留的意思,心意识不停留在六识所见、所知、所想、所思、所为的这些念头之中,就是“念念无住”。
“而生其心”,这个心就是上德之心,就是无心、空心、道心、佛心。“念念无住”,所有六识所见、所知、所想、所思、所为,都不能在我们的心中、身中留痕迹,身心不被这些杂念痕迹所牵引,才能明白真正的无为、无心之心,也叫佛心、道心。
“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当下明白了这个道理,然后当下大彻大悟。曾子在孔子那里听法,孔子讲到忠恕之心,曾子就明白“忠恕”两个字,他当时给周围的人讲“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他把“忠恕”二字一下子就弄清楚了!就是我们讲的修忠诚的忠,忠下面那个心很快就修掉了,“修忠化中归无极”,修忠诚的忠,把这个心修掉以后,归于中间的这个“中”,也就是进入了太极合静的状态。因为只有从忠诚进入忠,就是一下进入到了核心的中性状态中去了,所以曾子明白了“中道”的顿悟法门。
恕,就是如如不动之心,进入“中道”的如如不动的这种状态以后,当下悟道,这叫“无为纯阳未破,上德之人修之”,这样的人才是上德之人,就是能够明白顿悟法门修持的人。
“有为者后天已交,中下之人修之”,就是16岁以后由于精窍开,六根漏,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大开,被外界所扰,五贼活跃,五物当家,这样就进入到了中下之人的这么一个状态,但是在这个状态之中,只要我们研究洛书懂得逆克之道,通过进一步的修持而重新进入上德之人的状态,也就是通过渐修进入到顿悟,然后逆返回去,直到达到开悟、明道、性命圆成的状态,也就是旋极炁天的状态。所以慧能大师当时明白以后,他就讲了一首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就是空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慧能当时就明白了此理。有相就是指有思、有为、有识、“眼耳鼻舌身意”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这些八触的识,这些都是有相,所以它对于自在真我本性来讲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些凡念尘俗在本性、真性本空之中,本来就是虚妄没有的,只是因为后天六识的不断干扰,而被障蔽。所以只要能明白了先天真性,后天的干扰很快就会尘埃落定。
走火入魔,魔是什么?魔就是我们纷乱的思绪,这就叫魔,或者是六识所知、六根所漏而感知的身外之事,都是有相,都叫尘埃,又叫魔。
当我们明白了河图的法则和规律之后,当下就可以“引火归元”,“引火归元”的意思是什么呢?火,就是我们的真性——元神,真性就是我们的道心、佛性,明白以后就“引火归元”,就是让我们的真我本性来主事。
“我退位,吾登台”,吾就是真心、真性、道心、佛性。“我退位,吾登台,无为境,大自在”,真实不虚的实践进入到无为自在的状态之中,真我莅临才能明白大自在的状态,真正实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境界。而不是神秀大师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因为他还执着于人心,执着于肉身,所以说他还在修后天的身,后天的人心,所以他不能真正的使先天真性当下显现,也就是明心见性不能当下成就,所以说属于中下之人的修持方法。
中下之人的修持,不等于说是不能够成功,只要懂得了人道和天道,自然而然可以从人道重返天道。但是人道不修,天道远,我们既然由天地降生在人世间,我们就是要有尽人道的一个过程,通过尽人道的这样一个过程来明天道,从人道返回到天道之中去,这才使我们的人生不枉过,人生才有真实的意义。
“上德之人,五行合一,先天祖炁未伤,性命一家,无待返还之功,只用天然真火,以温养之”。天然真火,就是以神光、灵光为主,它是沐浴着天地道光德能的能量,而没有后天有为的“进阳火,退阴符”的修持过程,通过六十四卦卦象的火候变化,去一步步的修持,而是直接用先天的道性、真性、元神主事,就是真我莅临,以温养,这叫神全炁足。也就是《德道经》讲“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申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就是先天的德性、道光德能、真性非常俱足,后天之气在《德道经》就叫鬼,“非其鬼不神也”,也就是后天的六根所漏就叫鬼道,真性迷失,进入了阴的状态之中。
“以道莅天下”,当以道性主事,这个阴的状态,后天的人心就伤不了我们先天的德性,因为进入到圣道层次的人,与道合真,神全炁足,他的真诚之光、真性之光,是由中达外,所以后天的人心,后天有为人道的六识就很弱,五贼不容易发挥其作用,五物消耗很低,所以就是神全炁足、真性莅临、道性在身的状态,所以法身随时可以由中达外,可以出入身体内外,以神为主而以御其形,以神御形则寿,以形用神则夭,就是用后天的形来消耗先天的神炁,很快就会夭折,所以说明道之人可以“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不明道的人,“以妄为常,故半百而衰也”,就是活四五十岁就生病就去世了,由于后天人心欲望的追求过度,使先天的真性消耗的很快,使法身被后天人道的六识、六根的泄露很快障蔽,障蔽以后使先天真性不能显露,从而走入了六道轮回。但是当进入先天无为的状态中时,真性俱足,真性又叫法身,它是永久不坏的,与道和真的,他就是灵光凝聚,道光德能俱足,与道同在,所以说就不坏,可是出入于身心内外,所以叫身外有身。
当真我——元神从身体里修证出来以后,他是可以出入于我们身体内外的,也就是有的同学看到眼前有光,这个光随时也可以在身中看到,光可以游历于身心内外,随时可以在我们眼前或者是身外很远的地方,像太阳一样,有的人观到像月亮一样,但是在内观的时候也看到这个光有时候在身内,像太阳一样或者是月亮一样的光,这都叫身外身,他是真实不虚存在的。
“释家谓之跳出轮回”,跳出轮回就是不被后天人心六根所缠,真性俱足,然后不被六尘所染,六尘就会把我们拖入到六道的轮回之中去,障壁我们的真性,就会进入轮回之中。
“儒家谓之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就是达到圣道层次以后,是阴阳不测的,所以圣者是“微妙玄达,深不可志”,他已经进入到非常深邃的境界之中,这种境界是以光、炁、音的形式存在,但是“炁光音”我们又不能够用后天的六识感知,而是以先天的慧观、慧识、性识的状态才能觉察,这也叫“圣而不可知之谓神”,“阴阳不测谓之神”,当进入到圣道的层次,也就进入到了“中道”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