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电话:

010-5360992218310002968

“万里同心”铭记抗战历史—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第二场记者见面会

  • 时间:2025-09-01
  • 来源:《非洲华侨周报》

《非洲华侨周报》北京现场报道 记者张月

640.png

9月1日下午3时,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主办的第二场记者见面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隆重举行。本场见面会聚焦“海外华侨华人的抗战贡献与纪念行动”,五位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侨界代表出席发言,分享各地侨胞纪念抗战胜利的丰富实践与深切情怀。


作为立足非洲、面向世界的中文媒体平台,《非洲华侨周报》有幸现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深感全球华人虽远隔重洋,但在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的共同信念下,凝聚起跨越国界、代际和文化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担当。


海外侨胞铭记历史,讲好“抗战记忆”的全球故事

640-3.png

在见面会上,来自马来西亚的杨博耀先生讲述了“南侨机工”的英勇事迹与马来西亚广东义山的历史积淀。南洋机工曾响应陈嘉庚号召回国支援抗战,马来西亚侨界不仅捐资捐物,还参与滇缅公路的物资运输。这段被历史尘封的故事,如今正通过纪念公园、纪念馆及展览的形式再度焕发光芒。

640-4.png

西班牙的徐松华先生则从欧洲视角介绍了当地华侨纪念抗战的系列活动。从青少年书法比赛到文艺演出、图片展,西班牙各地侨团举办了近20场纪念活动。他强调,海外年轻人必须了解历史,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既是历史教育,也是文化传承。

640-5.png

缅甸中华总商会会长林文猛指出,缅甸侨胞在抗战期间捐资四亿元、提供19架飞机,并担任翻译、救护等志愿职务。现今,侨界不仅继续守护远征军纪念碑,还在清明节等节日组织祭扫活动,以实际行动传承历史记忆,弘扬民族精神。


根在中华,血脉相连:侨胞以文化搭建和平桥梁

640-6.png

斐济华人代表方志伟,带来一段跨越世纪的家国情怀传承。他的祖父方作标先生在抗战时期变卖家产捐赠战斗机,体现了南太平洋华侨坚定不移的家国担当。如今,他将子女送回中国学习中华文化与中医药,继续将“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代代相传。

640-7.png

澳大利亚悉尼华星艺术团团长余俊武分享,艺术和文化是最温柔却最有力的沟通媒介。在他组织的大型纪念活动《和平与未来》中,来自七国的400余位艺术家共聚悉尼市政厅,用交响史诗演绎跨国抗战情怀。他指出,文化可以跨越民族界限,为世界和平与理解搭建桥梁。


回望历史,共赴和平:海外侨胞的精神之灯不熄

640-8.png

见面会中,“万里同心”成为关键词。无论是在马来西亚的“当代花木兰”,还是在西班牙曾参加国际纵队的中国志愿者,皆表明——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之时,侨胞不分天涯海角,皆义无反顾、共赴国难。正如徐松华所说:“这种精神,是留给我们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而今,全球侨胞仍在纪念活动中躬身参与,从斐济学校物资捐赠到缅甸东吁远征军纪念碑前的公祭,再到欧洲中文学校组织的抗战歌曲比赛和图片展览,历史的火种不断传递,和平的信念在一代代侨胞中坚定生长。


展望未来:和平与发展仍需“侨力”同行

正如见面会中最后各位代表对青年传承问题的回答所强调,当前的挑战不仅在于历史传播渠道的限制,更在于如何唤醒第三代、第四代海外青年对家国历史的深刻认知。侨团、中文学校、社团组织,乃至媒体,都责无旁贷。


从非洲大陆望向全球,正是有着这些来自五洲四海的侨胞用心守护与传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才能走出国门、传向世界,也才能成为推动国际社会反思战争、珍惜和平、尊重历史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