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华侨周报》甘南综合报道——近日,由中央统战部主办的2025年“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活动走进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实地采访黄河上游草原沙化治理成果,来自法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博茨瓦纳等17个国家的华文媒体代表深入玛曲县河曲马场,亲眼见证了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的显著成效。
玛曲县地处黄河上游源头区域,具有典型的高原草原生态特征,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然而,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高、气候寒冷、风力强劲,植物生长期极短,导致草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第五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数据显示,玛曲县沙化土地面积达12.23万亩,主要集中在河曲马场、欧拉镇、尼玛镇等六个乡镇。
多年来,玛曲县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实施了一系列重点生态治理工程,包括退化沙化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规模化防沙治沙项目、沙化草原综合治理工程及省级财政防沙项目等。通过治理,沙化土地的植被平均覆盖度提高至45%以上,原有的20个流动沙地全部转变为固定沙地,沿黄河一带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玛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修复工作,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治理一线调研指导,召开专题座谈,谋划项目方向、优化建设路径。自然资源部门与设计单位、乡镇多次联合现场踏勘、科学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程实施方案。
治理工程按照“一心、一区、八线”的空间布局推进:以玛曲城镇为中心建设四季牧场退化草原治理区和有偿自然修复区;以湿地核心区为中心,修复流动沙丘和沙化草地;沿七条主要公路及黄河沿线,开展无主矿山生态修复、湿地恢复、阻沙林带建设和小流域治理,有效构建起全域防沙治沙生态屏障。
面对高寒、高海拔等不利自然条件,玛曲县坚持技术创新,历经多年试验和示范,探索出一套本地适用的沙丘治理技术模式,累计治理沙丘面积6.51万亩,编制形成了《玛曲县沙化草地治理技术规范》,为全州乃至全国类似生态区域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治理区域,林草植被明显恢复,优良牧草比例和草原初级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沙化草地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本次“海外华文媒体甘南行”代表纷纷表示,玛曲县在生态治理方面所展现出的坚韧精神、科学态度和系统治理模式令人印象深刻,黄河源头正在以可持续方式重现绿意,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