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电话:

010-5360992218310002968

《周易》第三讲——心性修持大道生

  • 时间:2021-04-05
  • 来源:未知

“仁义礼智信”要圆成德,返回无极,就要靠修信德。“信”,实际上是天道,也可以说是人的无极,“仁义礼智信”真正全部变成信之后,这个圆的内和外就全都是信。“信德”是什么?“信德”就是真,就是真常之道。成为真常之道后就和道相合了,最后把圆的边缘突破,就到达法自然的境界了。所以说,修信德对我们是一个首要问题。

  

 

《无极理性图》看起来很简单,仁义礼智围绕着信,但是需要明白,实际它的道理非常深奥,做起来也非常难,而这又是修真的唯一途径。离开修证这几个德性(仁义礼智信),想要返回无极就是一句空话。

 

  

导师在《修真论五德》中已经讲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讲五德时,其中“信”讲得比较简单,在此给大家补充点“信德”的内容。

 

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把信德抓住,因为它是根本,是统帅、主宰,就像无极一样。真性、真灵、真道、真精,这几个真性的东西全在“信”中。仁义礼智这些德性最终全部修出来后,就是一个大的“信”,完全和宇宙一样,包容一切。这时仁义礼智自然就被包括进去了,不用分仁德、义德、礼德、智德。这时就是一个真灵、一个真炁,就是自然,没有分别。

 

为什么最终要破零?破零就是破人心,破这四种德性在心中的痕迹。无,就是空空如也,一片真空。实际上,“一片真空”才是真正的天道“元亨利贞”。到这时“仁义礼智”变成了什么?变成了“元亨利贞”,变成天道的五元,就是人与自然相合。这时人和天道、地道完全相合,成为大道。我们修证的最终目的是合道,合道就从这里(信)开始,要先懂理性,从“信”这个理性天着手。

  

 

我们很多人已经突破“人法地”境界了,这个“信”就是“地法天”。这时应该站在法天的层次上要求自己,不能仅站在人道的德性水平上要求自己。停留在人道的水平上,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更高层次?善、仁、不杀生、戒“酒色财气”属于人道层次。天道层次,严格讲是有标准的,既有标准,也没有标准。在天道层次,如果阴阳五行等这些元素不足,或者阴性的东西还充满德性中,是不可能合格的,也返回不到德性上,更返回不到整个自然大道上。所以说,我们修仁义礼智信,最后总要达到道德、达到无极的层次。这就是为什么把“信”多讲一点的原因。关于“信”、德性,古人在四书五经里讲了很多,像《论语》、《孟子》等经典,对修人的德性讲了很多内容。今后如果有机会,建议大家翻翻这些先辈们对修人道、修德性方面的论述,对我们修五德很有帮助。

 

从无极变成太极,从太极阶段阴阳就开始变化了,所以,先把阴阳的基本知识给大家讲讲,然后具体讲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及其相生相克关系等内容。

  

 

有水、树木、动物、植物等,就是象,是“象天”,也叫皇极天。反映的是治历明时,物类相长。就是说,如果在整个太空运行中,天下太平,日月运行,阴阳平衡,风调雨顺,物类就相长。在阴阳不失衡的情况下是这样,物类相长,所有的动植飞潜,互相之间都可以生长。物类本身就是一种象,反映到星象上就是阴阳盈亏,什么是阴阳盈亏?阴阳盈亏,就是日月运行后,整个自然界,包括人世间,都受阴阳的左右、驱使,受阴阳变化规律所影响。阴阳盈亏就是日和月之间的消长现象,日月,尤其月象,有盈有亏,有满月,有半月,这叫阴阳盈亏。 

 

 

吉凶休咎,这是八卦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日月运行后,包括人的阴阳在自己体内运行后,就有吉和凶、休和咎。咎指责任、罪过,休指死亡或者休息、终结,吉凶休咎,都是受阴阳盈亏现象影响而引出来的。其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日月的运行,阴阳的变化,影响了阴阳盈亏、吉凶休咎,这个层次叫象天。因为在皇极层次里,所有的象,都是显露的。到了这个天(皇极天)的层次,已经到了四象。不仅仅是天和地,而且山水、人世、飞植动潜,还有人身内部许多变化,都受日月运行、阴阳影响才起到相应的变化,这叫象天。这个层次是末法,距离整个大道自然、整个正道正法就远一点,比正法、相法和末法略低一个层次。因为它有阴阳,阴阳有盈有亏,阴阳对立互搏,是一种消耗,所以说是末法。从修持层次来说,属下乘。如果要修证,能达到什么呢?达到清净法身,只要修持下乘层次,就是清静法身。

 

按照三类层次来看,上中下这三个境界、三个层次、三种形式,所反映的实质和表现不一样。从上乘来说,有形无质;从中乘来说,到了“炁天”,已经分开天地;到下乘以后,就是万物、万象。所以说,三类层次是理性天、炁天、象天。三者之间反映的现实、表现形式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不易、变易、交易表现、表露的现象和形式都不一样。三者之间的变化,讲到《易经》,有个很大的原则性问题,就是不易。 

 

 

世间的宇宙空间,不易的东西就一个理,就是真理。理性天这个层次里,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就是真炁、真灵、真精,因为它们是处在最高境界,也是永恒的,这个理就是真理,也是自然、大道自然,所以是永恒的。其他的炁和象随着大道自然、天理的逐渐演化,以及阴阳起变化后,到了变易、交易,才有运行变化。变易就是有阴阳以后才能变化,因为不易是根源,是大道本源,它是从理性、法则上说的,如果不易一点变化都没有,那炁天怎么来的?关键就是不易的真理。

 

变易以后,就到了阴阳的阶段、层次。阴阳界就是太极,这时分了天地以后,这个数在此讲的是天和地。有了天和地、阴和阳,生了天和地,在天和地里,那已经转入后天了,《洛书》反映的就是后天。 

 

 

人与人之间、世间所有显态的东西都由炁、数决定,这个数和炁实际上是一个概念,有炁才有数(正如《周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德道经·尊贵》章曰:“物形之而器成之”)。因为炁本身分阴分阳,阴阳本身有数。所以,在变易里,显态的人事包括我们接触到的、看到的、经历到的,都是由《洛书》决定的。《洛书》的模型,就反映了后天显态所有万事万物运行的模型和法则。所以说《洛书》是一种变化,就是变易。 

 

 

从字形看,“易”字上边为日、下边为月,有日月运行的意思,因为“易”是象形文字。由于日月的运行,引起了世间万事万态的变化。日月是天地、阴阳所生,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日月在我们这个空间循环不止地不断运行,引起了万事万物炁数的变化。 

 

 

因为阴和阳本身是一种炁数,炁本身就含有数。我们在后面会讲到天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面都有阴阳。阴阳决定了日月运行,决定了宇宙空间,凡是有阴阳、受阴阳左右的,都有变化,没有变化,生命就终止了。所以,变化就是宇宙空间的基本规律,叫变易,是变化的规律。阴阳产生以后,万事万物从生到长,然后到壮,最后到死(即如成住坏空、生老病死、春夏秋冬),是一个循环过程,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循环过程。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万事万物终结以后,另一个新事物又开始了。这个新事物,实际还受阴阳的左右,受炁的左右、指使。所以,万事万物是生生不息,永远不会终结。作为人类不会终结,同样,万事万物也不会终结。阴阳的变化规律不会终结,这个不终结,根本还在“不易”,在理性天决定。当然,万事万物都有生长和终结的过程,某一件事终结以后,随着炁数、质性的变化,它会转向,虽然看起来是死亡、终结了,但会转向另外一个运行过程。就像人,我们的肉体消亡了,但决定我们的性,那一点灵光,不会死亡,还要继续运行。一点灵光是哪来的?就是理性天来的。

 

为什么释家说人身为四大假合?人生一世就几十年,是假合住世,从假和真来说,真是本源,是永恒的。从假来说,不能说人生是假的,它既有真也有假。另一方面,从人在宇宙空间历史时空中、在宇宙运行过程中说,我们的人生仅仅是一刹那、一瞬间,很快就消失了,几十年在宇宙中、对宇宙运行而言算什么?所以还是假的。因为这个假合终究要被别的所取代,暂时是假的。真的是什么呢?是大道本源,是永恒的。我们说炁天是中乘,是有象的,这个象就是阴阳,处在阴阳层次,还没有返回无极,没有返回本源,因此是中乘层次。

 

“变易”下来是交易,交易叫象天。交易是大道运行、阴阳发展的深层次变化,这个变化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日月的运行。日月运行以后,才有形,有天有地,有日有月,有星辰,有动植飞潜。万物都是在阴阳交易后,才能成象。像人一样,之所以成象,是父母精血和胎胞和合、阴阳交融后,才产生人。植物、动物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再从大范围来说,世间的一切也受阴阳的炁数决定,有炁数运行后才出现象,产生了象。在变易范围中,仅仅是日和月,或者天和地,到“交易”以后,就是四象了。由四象演变成八卦,八卦再演变成万事万物,万象显形,所以叫象天,也叫皇极天。

 

 

我们所在的人世间是阴阳世界,阴和阳充满了整个宇宙,充满了万物,没有哪件事情中不含阴阳,没有阴阳这件事就不能生成,也不能发展。阴和阳在象天里始终是相互变化的,不是阴消阳长,就是阳消阴长,反正总在阴和阳之间变化,总规律还是阴和阳。这个象是在阴阳运行后,它的生成、消失,都由阴阳决定。决定象的,就是阴阳盈亏、吉凶休咎。是“吉”还是“凶”,是“休”还是“咎”,都由阴阳盈亏决定,并不是自己怎么样,而是阴阳作用于这件事、这个物、象引起的变化。如说兴旺,兴旺就是阳炁足,像年轻人一样,年轻气盛就说明阳炁比较足。到了晚年就阳亏,阳亏就是阴,阴意味着衰老,意味着死亡,宇宙万物都是这样。从修身角度说,虽然变易是末法,属于下乘,但修证的起点就要从下转到中,从中再转到上,身体是这样,思想、心理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在修持过程中涤阴增阳,这个过程是始终存在运行的。只要有一颗真心,把自己的一点真灵把握住,就会逐渐平衡阴阳,从阳亏阴盈逐渐返到阴阳平衡;阴阳既济,然后再返到逐渐去阴增阳;阳盛阴衰,逐渐返到炁、返回太极,也就是数天、炁天层次,炁天其实是太极,就是达到太极。

  

 

所以说,交易是八卦,变易是太极,不易是无极,三者之间的变化是相互作用的。我们修证就是由低到高,由最初的阴多阳少,达到阴阳平衡,再到阳多阴少,最后达到纯阳。同样,在人体内身国也有一个阴阳演变的过程。

 

三易反映了宇宙空间万事万物的基本法则,反映了宇宙空间万事万物的层次(维度)差异,所以,它们的理不同、数不同、象也不同,决定的基本原因就是阴阳变化。它们的本源在哪里?在宇宙的核心里,也就是说,演变的基本规律都在宇宙核心里。阴阳演化的规律有顺有逆,所谓变易就是有阴、有阳。顺是顺生人,万事万物都是顺着生;逆是逆成仙,人顺着阴阳下去,逐渐会阴多阳少,最后走向死亡,这是整个宇宙空间运行的基本规律。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植物,就在于人有一点灵性,有一点真心。人懂得日月运行、阴阳变化规律,就可以运用逆成仙的方法,返回到宇宙本源、大道无极中去,这是人区别于其他万物的根本点。

 

交易、变易、不易,这三者相互之间是相生的关系,也是逆反的关系、阴和阳的关系,也是象、数、理、炁的关系。这里反映的是理、数、象,还有炁,实际炁就在数里面,数在理里,象、炁里都有数。为什么在此写炁天,炁天实际就是数,三千大世界都逃不出这个基本规律。现在所讲的是用在地球人类、太阳系里,基本是这样的规律性,其实宇宙大法则是一样的,其他生命也一样。虽然目前科学技术还不能证明,但从不易、变易、交易这三个基本法则来说,在宇宙空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下面讲《无极不易理天图》。

 

我们已经讲过“仁义礼智”,真空妙有,中间还有一个无极,无极中间还有一个圆点。“圆点”本身就是宇宙本源,也就是太虚的境界,无极的境界,这个圆圈到了太虚、五太境界,圆圈中间都属于五太。五太决定着真空妙有,只要达到真空,达到五太的境界,就可以达到真空妙有。仁义礼智修证到最后关头的时候,要修到高境界,达到“无”,外围的圆圈就破了,破完圆圈后,叫“破灵”。“破灵”后就进入中心一点了,进到宇宙本源核心里了,就没有仁义礼智信的痕迹。看整个太极,圆圈里没有了,圆圈也没了,全都变成“信”,真信、真灵、真精、真炁,就是我们讲的“信”。

 

从谐音讲,信实际就是性,性就是我们那一点真灵。到“无极”时,仁义礼智信合五为一,就是三五归一,其中这一个五就归一了。《三易图》里无极是宇宙大本源,无极是最高的圣境,是整个宇宙万事万物、整个宇宙天下生生之母。有些资料里把宇宙本源写成这样的字—“中”(《白阳八卦》的中字),或者是“中”,在《白阳八卦》也是这样。接下来还要专门讲一课,就讲“中”,为什么这样写?这个“中”可以叫做母,宇宙本源这一点是宇宙生天生地生万物之基,大地之母、宇宙之母,就在“中”。作为人,“中”字两点代表性和命,或者代表阴和阳,它就是大本源。 

 

 

 

《无极不易理天图》向下演化,就是《变易炁天太极图》。到太极形成后,也就是分了天地,有了日月,四象就已经出现。从天的领域看,日月运行,已经分出春夏秋冬,有一年四季。炁的变化反映到四季,就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的变化就是由日月运行,引起自然界气候变化、温度变化(正如《周易·系辞》所言:“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日月实际就是阴阳,炁的变化是由阴阳引起的。在这个图中,天道是“元亨利贞”,是天道的“五元”。天道“五德”运行日月,五德运行后出现春夏秋冬,整个来说就是一个太极模式。

 

下面接着讲《交易皇极象天图》。

 

《象天图》和那个表是互相对应的,在太极圈里,日月运行决定了动植飞潜的生长和生成。没有日月,植物不能生长,飞禽、动物、鱼类,都不能生存,也不能生成,所以,日月、阴阳决定动植飞潜的生成和生长。在动植飞潜里,尤其在动物里,其阴阳层次不同,所含的阴阳质性不同,又决定了在日月运行、在象天里分为几大类,即胎、卵、湿、化四种形式。

 

“胎”就是胎生,包括人类,动物有好多也是胎生。“卵生”,像鸡、鸟等,靠产卵繁育后代。“湿生”是在潮湿的时候产生的一些菌类、虫类,称为湿生。“化生”也叫“潜生”,像海类等属于化,从另一方面说,一些高境界的生命也是化生。胎卵湿化,有某个角度说“化”是变化、气化,生命是由气化演变成功的,我们主要通过动植飞潜讲象天的生命。

 

人类也是胎生,但又不同于动物。人为半阴半阳之体,胎生的兽类动物,虽然也属胎生,但阴阳质量、质性不同,所以,动物的阳性能量少一些,阴性占主导地位。关键在于一点真灵,动物也有性,但是,动物的性已经消耗过度,不够支撑作为一个人,不能够半阴半阳,最后就变成动物。 

 

 

 
 

我们常说这一世是人,如果作恶多端下一世能变成狗等,就是因为自身的阳性能量在本性中已经消耗了,不具备能成为人的基本条件。所以,十字中心这一点就是人处在半阴半阳的范围,和动植飞潜还是有区别。从象来说,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阴阳,它们的质量不同,所处的层次也不同。其实,象天里面还包括很多,像植物、山、水,以及自然界种种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象天里。图示中举的四种形式,实际是人类和万物一样,都是禀天地的真炁生存,但人与动植飞潜,包括动植飞潜本身也有阴阳层次不同,它们之间生命的质量也不同,这一切的变化、所有的象,就形成万物。万物由什么决定?真炁决定的。真炁的纯度、质量决定着万物生命的层次、生长的环境。比如动植飞潜,生命质量不同决定着它们的灵性、生命时间不同,等等。所以,在《象天图》里反映了“交易”之理,也就是说,这些生命都是由阴阳炁交融后才产生了动植飞潜,区分了胎、卵、湿、化,这四种形式都是生命孕育的形态。动植飞潜是一个大类,实际绝不止这四类,加上人是五类,万物在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动植飞潜只是一个代表而已。所以,说到根本,整个宇宙空间就是“阴阳”二字,就是真炁、真灵,宇宙本源里那一点所有的真炁、真灵、真性。

 

从无极到太极的整个变化过程,我们用 《三易图》和《三易表》给大家再加深印象。下面重点讲“先天无极理”,“先天无极”就是大道、大道自然。重点从理性上讲。

 

“无极”就是无形无名、无声无情、无色无臭、无量无边,但又至虚至灵,是一个静极不动的天,也就是“理性天”、“静极不动天”。无极理性天的层次是神妙无比,但又昏昏默默、窈窈冥冥,《德道经》里关于无极天、对大道有很多解释。《德道经·昆成》 章形容什么叫“无极大道”时讲到:“有物昆成,先天地生”。就是说,道是无形、混沌的,却能生成万物。又说:“绣呵!缪呵!独立而不亥,可以为天地母”,绣,就是没有声音;缪,就是无形;独立,就是没有匹配。大道在这个时候还是混沌一片,没有分阴阳、没有匹配、没有对待。所以说,独立不亥而化有常,“独立不亥”就是说大道是永恒的。大道可以通行天地,无所不入,在阳不燥,在阴不腐,在宇宙万物中没有不可以贯穿的,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有大道贯穿其中。不危不殆,常流不息,叫“周行而不殆”。大道可以为天下母,这是老子说的,“可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就是说,圣哲老子不知大道叫什么名字,就取个字叫“道”。“强名曰大”,很勉强地命名为“大”。“大曰筮,筮曰远”,这是《德道经》中的话。“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这是老子形容道的几句话。就是说,道能养育万物,给万物精炁,像母亲抚养孩子一样养育万物,我没有见到大道的形容,不知该叫什么名字,只看到万物都从大道所生,所以取字为“道”。我也不知其名,勉强命名为“大”。“大”的意思是至高无上、无边无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这叫“大”。虽然其大无比,但若没有天常在上,地常在下,道也会失去。就是说,道虽然很大,但若没有天和地,道就无所寄托,没有寄托的地方,就失去了大道存在的处所,道也就失去了,所以,大道和整个天地是相辅相成、相依相存的。

 

“远”,是说大道无穷无限。“远”就是无穷,无穷无限。大道无穷无限的关键在于大道把所有的炁都贯布到宇宙中了,像地球一样,人类万物呼吸的空气,实际都是大道所生,故而无穷无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道是无所不入、无所不通,所以曰“反”。“远曰反”又是什么意思?就是无所不通。包括人体内身国,也能贯通。其实人体就需要不停地呼吸与外界交换能量,呼的时候向外散发,吸的时候进入体内。大道虽然说远,其实很近,就在人的身体里,随时随地和人交流,通过人的呼吸相应,包括动植物都有呼吸,这叫“远曰反”。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意思是大道很大、天道很大、地道很大,那“王”呢?“王亦大”在这里是什么?是法则,指宇宙自然法则,或者说人身的主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这就是圣哲所描述的大道。道之所以大,是因为它可以包容天地,无所不容,给予万物能量,养育所有万物,无所不容,包容天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作为“天大”,我们看到的天非常大,无所不盖,地球上所有的动植飞潜、万事万物,都在天里,都在天的覆盖之下。“地大”,地大无所不载,地球上什么东西都可以承载,人类、动植飞潜,以及万物,地球都可以负载。“王亦大”,“王”相当于法则,无所不治,所以是王。不能片面理解为皇上、统治者,不是这个意思。王就是一个法则,宇宙大自然的法则,它无所不治,没有管不了的,所以“王亦大”。在这八级领域中,有四大就是上文所说的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其中最大的是什么?四大里“王居其一”,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王”就是自然,就是法则。也就是说,天大、地大不如法大,不如王大(《黄帝四经·道法》篇亦曰:“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矣”)。从整个宇宙空间层次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后,“自然”再往上,也没什么可“法”了。所以,自然就是“王居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