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是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在赞比亚度过的第2个医师节,也是医疗队来到赞比亚的第14个月零6天。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队员们在各自受援医院辛勤工作、开拓创新、培训带教、传播先进的医学理念;在工作之余竭尽全力为在赞同胞的健康保驾护航;特别是面对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医疗队挺身而出,协助大使馆开展各项防控工作,为在赞同胞的抗疫工作奉献心血和汗水!
医疗队一年余来共诊疗患者28325人次;抢救危重患者 113人次,手术506台,其中赞比亚首例手术8台,所在医院首例手术13台;心脏介入41例,外周介入20例,胃肠镜检查1263例,内镜下治疗74例;喉镜检查77例,取异物207人次;针灸治疗2060人次;手术麻醉1600台;影像科书写报告5982例;超声科完成血管超声32人次,心脏超声2882例;心电图科完成报告1587例。


中赞腔镜培训中心项目开展腹腔镜培训课程26次,腔镜讲座6次,其中全院性学术讲座1次,带教7名学员已经全部完成了腹腔镜手术基本功训练,进入临床实训阶段。新生儿复苏项目成功抢救危重新生儿52人次,先后进行2次理论授课,5次科室内技能培训,以及2次集中技能培训,共带教8名医生,10余名护士。

打造“三大平台”,完善在赞外交人员、中资企业领导、员工及广大在赞同胞的医疗保健和支持工作。安排医疗队卢萨卡驻地的18名队员,为42家单位建立了保健医制度,并为20家单位提供了医疗咨询1000余次、健康科普49场次、体检服务416人次、党建联谊7次。


新冠疫情期间,共计远程筛查可疑患者237人次,集体会诊29人次,上门筛查56人次。同时积极深入江西中煤军营项目、中建材赞比亚工业园区、中铁七局等12家中资企业开展防控知识讲座及现场防控演练40场次,指导企业防控演练1次。并为其中3家企业、150余名当地员工进行英文培训6场次。


积极协助大使馆制定各种疫情防控方案,并积极筹建方舱医院。当在赞华人华侨出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受大使馆委托积极参与患病同胞的管理,组织会诊、制定治疗方案,护佑同胞健康!
以上这一串串数字虽然枯燥,但背后却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和感人的故事。腔镜培训项目为当地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意味着当地患者可以不再受开腹之苦;新生儿复苏项目使所在医院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了94.6%,意味着每年又有多少个家庭不用再经受那种锥心的痛苦;介入科开创了赞比亚一个新的专业,用微创解决了许多巨大的难题;队员们凌晨急诊为受伤同胞会诊、治疗;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深入患病同胞加重筛查;深夜、凌晨电话安慰新冠肺炎同胞,半夜送药缓解同胞病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医疗队播下的种子在汗水和心血的浇灌下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花。赞比亚政府、受援医院、当地同事和患者都给予了医疗队高度的评价和认可,并授予了极大的荣誉!赞比亚劳动部颁发,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经商处签署的赞比亚“五一劳动奖章”集体和个人奖励;赞比亚内务部颁发的“特别贡献奖”集体和个人奖励。
此外利维•姆瓦纳瓦萨大学教学医院、UTH、利维斯顿总医院还特意向赞卫生部或中国驻赞大使馆发出了感谢信,感谢医疗队一年来为医院、为赞比亚人民做出的贡献。而且很多队员也收到了科室发出的感谢信,这是对我们一年工作最好的褒奖。

赞方的褒奖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可作为“娘家人”的大使馆经商处、中资企业和广大在赞同胞的褒奖则是对我们浓浓的爱。一年多的时间里,医疗队为为同胞们的医疗服务与支持从不讲条件,也不分时间,只要同胞需要,我们必定全力以赴。为同胞们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的付出为我们赢得了“华人华侨健康保护神”的称号,这是比什么奖章都珍贵的荣誉呀:
“虽然由于疫情,我们不能当面表达对医疗队的感激之情,但我们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我们是患难与共的真心朋友”,赞比亚中国商会的感谢信上写到。
“几乎每一个华人华侨都与医疗队有过交集,每一个交集后面都是一个感染的故事”,这是赞比亚华人华侨总会发来的感谢信中的话语。
“不知有多少个日夜,医疗队与我们一起讨论新冠治疗的救治方案”,赞比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感谢信里写到。
此外,赞比亚河南同乡会、中建材赞比亚工业园区、中航国际、中兴通讯赞比亚分公司、江西国际等十几家团体和公司也纷纷发来了感谢信,感谢医疗队一年来无私的奉献和帮助。同时也不记得一年来有多少华人华侨为医疗队送来锦旗了。

荣誉并不是我们援非的目的,我们的目的只是完成祖国交付的使命,提高当地医疗技术,护佑在赞同胞健康,只求不辱使命,并未奢求什么荣誉,然而荣誉却不期而至。
这些荣誉是对我们一年来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不会有丝毫放松,不会躺在功劳簿上,只会用我们更加努力的付出让这些奖杯、感谢的分量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重……
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