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缅怀先辈、祭祖孝亲的节日,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意义在于教人不忘根本,启发知恩、报恩的敬孝美德。
当地时间4月5日,位于非洲坦桑尼亚的龙泉檀华寺举办了“清明孝亲祭祖法会”,清明祭祖传统习俗首次在与中国相隔几万公里的非洲大地坦桑尼亚得以延续,旅坦侨胞们终于有了寄托亲思的平台,实现了在当地祭奠祖先、慎终追远的心愿。由于许多同胞公事缠身,无法亲自前往佛堂拈香,法会前夕,檀华寺收集了需要超度祈福的在非华人家族祖先姓名,由义工帮忙填写牌位。截止法会前,报名填写的亲人牌位已有百余个。
上午十时,义工们都陆续赶来,帮忙布置场地、准备膳食、填写牌位。一切准备就绪后,贤宏法师在清静肃穆的佛堂内为大家做“追宗思源,传承孝道”祭祖法会开示。随后,庄严肃穆的祭祖仪式开始。整场仪式持续1个多小时,法师们梵音冥唱、颂佛咏经,以告慰祖先们的在天之灵。
祭祖法事结束后,法师与义工们重新布置场地准备超度法事。晚上六时三十分,在贤宏法师的主持之下,庄严隆重的“清明孝亲祭祖法会”正式开始。大家通过净坛、荐食、起香等环节表达对故去亲人祖先的思念。
诵读蒙山施食仪规
最后,檀华寺首届清明节孝恩祭祖法会在一片庄严祥和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